走不完的夷方路 抒不完的茶馬情


郭鵬昌 

  “當年的夷方(今西雙版納),一馱粉絲可以換回一馱棉花,一馱蘿卜絲可以換回一馱春尖茶……”祖父 在回想之中喃喃自語。 
  我的家鄉是云南驛,從小就聽慣了夷方的故事。出于對茶葉的情趣、對茶馬古道的好奇,我靠近了老祖 父,為他點上草煙,聽他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我爹(我的曾祖父)在民國九年曾當過85匹馬的大鍋頭從夷 方馱茶交下關,換回了許多銀元,蓋了我家那一院講究的四合五天井老宅。不幸的是,馬幫路上,匪盜猖獗,我爹在民國十三年在走夷方的途中,被強盜殺害在景東。從此,家道中落,只剩下母親、姐姐和年幼的我。母親和姐姐幫地主家舂面做短工,換來的錢供我讀完高小。隨著年齡的增長,作為全家唯一的男人,我不得不放棄學業,充當了家中的頂梁柱,開始趕馬,走夷方,當起了馬鍋頭……” 
  回想起10多年的馬幫生活,祖父顯得格外的惆悵,俗話說,夷方路,父子不相顧,而真正的夷方路上,只有靠集體的團結協作,才能走完那一趟趟艱辛的歷程。農村的各個小戶人家靠單打獨斗走夷方是不行的,只有靠一家家的人出人拼馬,組合馬幫,然后推選出一名機智、能力強的人作為鍋頭帶領大家走夷方、做生意,我曾祖和祖父就正是這樣的馬鍋頭。 
  馬幫組合好以后,首先要由大家拼錢買槍買子彈,裝備自己。沿途上的土匪強盜相當的猖獗,不知有多少個趕馬人死在了土匪強盜的槍口之下而變得家道中落。我們家就是最典型的了,從曾祖輩三房再到祖父輩的三房,幾乎都遭受到了夷方路上的劫難,昌勝的家族只留下我們這一支延續宗嗣。 
  幾百年來,在茶馬古道上不知演繹著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然后,趕馬馱茶的鈴聲始終絡繹不絕,留下的是那一個個深深的馬蹄窩,換來的卻是那一院院講究的深宅大院…… 
  這正是走不完的夷方路,抒不完的茶馬情。

(搞件來源:選自《沱茶天下-下關沱茶與滇西茶文化文選》) 編輯:若苓 
 

A级毛片误无码免费真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