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白族一種傳統的飲茶習俗。早在唐《蠻書》中就有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與今天白族三道茶中“回味茶”極為相似,有人認為這是白族三道茶的雛形。史料中對三道茶有完整記錄最早見于《徐霞客游記· 滇游日記六》的“樓下采青松毛,鋪籍為茵席,去卓跌坐,前各設盒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本堂諸靜侶,環坐滿室,而外客與十方諸僧不與焉 ”。這是崇幀十二年(1639)已卯正月十五日徐霞客在大理賓川雞足山悉檀寺寫下的日記片段,從記載中可看出三道茶己形成。三道茶作為白族一種招待客人的尊貴禮儀一直在白族群眾中流傳。 
  三道茶為“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不同泡飲程序,寓意“只有吃苦在前,才能換來甜蜜生活,老來回味才會無悔今生”的人生哲理。頭道茶為苦茶,用上好茶葉在土茶罐中文火烤制而成,濃釅苦澀中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第二道茶是甜茶,用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紅糖等配料經滾燙的茶水泡制而成,甜而不膩;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加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等配料,用熱茶水沖泡即成,集甜、麻、辣、茶香于一體,令人回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大理旅游事業的發展,白族三道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集白族歌舞表演與品茶相結合的藝術形式,2005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名錄。 
  著名的白族學者、云南大學教授張文勛先生看過白族三道茶表演后,曾寫過三首《唱白族三道茶》的竹枝詞來贊美白族三道茶: 

(一)

 清茶一道沁人心,情誼綿綿洱海深。 

一曲鄉音深似夢,余音裊裊繞山林。 
(二) 
二道甜茶撲鼻香,眼前滿屋是金花。 

真情已自留人醉,南詔遺風動邇遐。 
(三) 

回味無窮三道茶,椒姜肉桂倍生香。 
其淳最是民家俗,入夜猶聞花上花。 
 

A级毛片误无码免费真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