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明珠——沙溪寺登街


                                                           高奇芳 

  沙溪鎮地處大理劍川縣南部,東與洱源縣牛街鄉毗鄰,南與洱源縣喬后鎮交界,西與本縣彌沙鄉相連。源于劍湖和老君山水系的黑潓江曾為南詔四瀆之一,現屬瀾滄江水系支流,由北向南從沙溪平壩中迤邐穿過。沙溪壩子的北面即為蜚聲中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山石窟。 
  回溯歷史,從唐代到民國約l 200余年間,沙溪一直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關隘。據史料記載,漢代以前,蒼山東麓為沿湖沼澤地帶,而瀾滄江、怒江高山峽谷地帶又為原始森林所阻。因此,蒼山西部的北漢場——劍湖——黑潓江河谷地帶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成了中國西南各民族先民進行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主要通道,是茶馬古道連接博南古道的唯一交通線路。唐代以后,包括沙溪黑潓江通道在內的這條古道成了中原、南詔和吐蕃之間互戰時必先攻取的戰略要沖。而在商貿往來方面,沙溪古道是我國西南與南亞、東南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外交通道上的樞紐。同時,加上劍川傍彌潛(彌沙地區)鹽井、沙追(沙溪河谷地帶)鹽井、喬后鹽井的開發以及云龍諾鄧井、蘭坪啦鳴井鹽礦相繼開采,沙溪古道赫然成為南來北往的馬幫必經黃金之路,沙溪古鎮由此成了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 
  茶馬古道作為自唐代以來溝通我國川、滇、藏三省以及連接南亞、東南亞的民間紐帶通道,促進了各地區民族(主要是漢、藏、白、彝、傣、納西)經濟文化的發展。茶馬古道是藏族地區以馬匹、皮毛、氆氌、麝香、鹿茸、貝母、藏紅花、蟲草等特產與云南、四川地區各民族進行以茶葉交換為主包括鹽、糖、布、線、粉絲等日常用品以及來自周邊的印度、緬甸等地的各色百貨的商貿通道。沙溪處于滇西北茶馬古道上的交通要衢。北經麗江、中甸、維西、德欽,可達西藏和四川;南由大理、保山,可至南亞、東南亞。馬幫經內地從四川運來的布匹、絲綢,從劍川沙溪過大理至南亞、東南亞;大理的茶葉、食鹽、馬匹以及思茅、普洱等云南各地的茶、砂糖等由劍川沙溪進入西藏與內地。沙溪由此而成為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茶馬古道沿黑潓江寺登街區域至今仍有兩座保存完好的古石橋:玉津橋和石鰲橋。玉津橋位于寺登街東面,氣若長虹,雄跨于黑漓江上,是茶馬古道進入寺登街的唯一橋梁,也是古代唯一通漾濞直至大理和南亞、東南亞的重要古石橋。玉津橋始建于明代,清代和民國年間幾次重建。清代趙州學者師荔扉曾題聯于該橋上?,F存的米花石拱形玉津橋興建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總跨度l8米,寬6米,古樸雄峻。石鰲橋,位于壩南江尾村南黑潓江上,又名關風橋,是茶馬古道南進寺登街區域的必經之橋。石鰲橋始建于唐代大理國時期,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為龍盤石半圓狀拱形石橋,全橋跨度為l6米,寬5.6米,高l8米,巧致美觀。古石橋已磨得光滑的石板不知被多少馬蹄和行人的步履踩踏過,如今仍背負著它的歷史重任,記載和訴說著古道的往昔與今日。 
  沙溪古鎮上的寺登街是茶馬古道上的著名古集市。沙溪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使寺登街成為各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川流不息的馬幫推動了沙溪寺登街商業的興盛,文化的燦爛。目前,寺登街區域尚保存完好的茶馬古道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條石造型寬約3米的驛道;一種是紅砂彈石造型寬約5米的街道?,F四方街街道、街場、寺登街驛道即為當前仍保存完好的條石造型驛道的典范。彈石造型的街道則有寺登街西街驛道、東寨門至四方街約20米的驛道及南寨門古樹下約10米的驛道。這些保存完整的驛道和街道,以滄桑的歷史面容展示著昔日的繁華姿影。 
  現在的寺登古集市形成于元末明初,座落在沙溪壩子中部,整個古集市成螺旋狀環繞著黑潓江西岸的鰲峰山而建。元代以前,沙溪古集市曾設在壩子南端盡頭茶馬古道邊上的上、下江坪之間,后由于戰爭、匪患及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毀沒,到元末明初沙溪古集市又重遷設在寺登,從此穩定下來,并隨著馬幫運輸的興旺而日益形成規模。整個寺登街沿茶馬古道南北走向呈“一”字形排列,形成南北長約400多米,東西寬約2米的街巷,路面由青石板夾五花石鋪就。街巷緊南的正中集市被稱為四方街。整個四方街東西寬約40余米,南北長約60余米,用紅砂石鋪就。四方街北還有東西方向的一條長約200余米,寬6米的通道,整個街巷顯得整潔而古樸。 
  寺登街臨街居民為劍川白族民居典型的古建筑,即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式建筑。這些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民居一般為兩層樓,前鋪后院式格局,即臨街鋪面經商,背街面為院落。臨街鋪面一般每間為15—18平方米,通常是樓下用來經商,樓上用來存積貨物。 
  這些鋪面多為日用品雜貨店、飯館、茶鋪等,雜貨鋪里面貨物琳瑯,各地用馬幫運來的茶、鹽、糖、粉絲、酥油、藏式木碗等,應有盡有。有的店鋪專門售茶,茶品種多且全,其中大理本地所產的茶,在此地特別暢銷。云南沱茶(即下關沱茶)、感通茶、蒼山茶(即蒼山雪綠茶)因湯澄、色亮、味醇而最受當地民眾和客商的喜愛,成為需求量和銷售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寺登街上來往的馬幫和商人到此地都要歇腳或夜宿,茶鋪里隨時客來客往,一碗碗濃釅的香茶使長途跋涉而來的客商頓覺神清氣爽,個個贊不絕口,并把這種贊美沿著茶馬古道帶到了途經的各地。馬幫源源不斷地將大理茶從下關運到沙溪、西藏、南亞、東南亞。沙溪古道上的馬蹄印在千年之后至今仍散逸著淡淡的茶清馨。劍川沙溪的白族早在1 200年前就有飲茶習俗,平日婚喪嫁娶、待客和節日、祭祀等活動都離不開茶,其茶俗文化悠久而雋永。藏族人則把茶當成每日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藏胞馬幫或者沙溪的地方馬幫就將大宗的茶葉運到西藏。除了白族和藏族外,沙溪的漢族、彝族和納西族等都有飲茶的嗜好。因此,沙溪茶馬古道自然就成為以運茶為主的商貿通道,這是歷史的必然決定。 
  寺登街背街的院落多數為兩進式,設有堂屋、廂房、偏房、廚房、花園、馬廄等,可供來往的馬幫、商人在此住宿歇哨。寺登街有專門的客棧、馬店為馬幫和客商提供食宿。至今保存完整的歐陽家古馬店就設有專用的馬房、料槽、水井、磨房等。歐陽家古馬店位于四方街西面,共有幾十間房,有的客房設有銅板狀的通風孔,意寓財源廣進,這是為馬鍋頭特置的客房,是尊榮的標志。趙育華家古馬店為對稱性三坊一照壁建筑,座落于四方街古戲臺下左側。前院為馬店,緊靠黑潓江,后院為客房,屬于傳統白族民居。類似的傳統馬店在四方街至今保存有近百家。寺登街上無數的客棧、馬店、商鋪以及絡繹不絕的趕馬人、商人一隊隊馬和騾子的嘶叫聲,馬掌踏著街心石板的“得得”聲,馬鍋頭敲起的芒鑼聲夾雜著人們的喧囂聲,沙溪寺登街的榮盛景象如同延續五千余年的火種,光彩依舊絢麗耀眼。 
  沙溪寺登街上常年來往的藏胞馬幫和地方馬幫帶來了商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當地文化向豐富性多樣性邁進。寺登街古集市西面氣宇雄渾的興教寺,建于明代初期,明永樂十三年(公元l415年)再度擴建,是白族的阿吒力佛教寺院。興教寺一進三院的龐大建筑體,大殿為重檐歇山回廊廡九脊頂,高l9米,寬18米,進深l4.5米,四周為回廊轉經式。整個寺院梁坊肥碩粗獷,結構精巧復雜,氣魄軒昂,而又莊嚴古雅。四壁繪有與中華文化瑰寶《大理國梵像卷》一脈相承的《興教寺壁畫》20余幅,堪稱中國古代宗教藝術的珍品。興教寺具有中原與西藏佛寺建筑融匯的特征,又呈現出白族本土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多種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沙溪宗教、建筑藝術等方面的多元化和諧發展。興教寺現為云南省重點文件保護單位之一。寺登街古集市以馬幫商業經濟為依托主體而造就了文化異彩紛呈,由此而成為佛教、儒教、本主教等各類文化與日常生產生活、民俗活動相滲透的特殊商業集市貿易場所。來自各個地區不同民族的商人都能以自身民族的虔誠信仰在寺登街這個茶馬古道上的繁榮市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歸宿。 
  寺登街儒家文化的典型產物是魁閣帶戲臺。寺登街區域現保存完好的古魁閣帶戲臺有17座,其中四方街古戲臺位于街場正東,與興教寺成對軸線。四方街古戲臺始建于大理國時期。清光緒六年(公元l880年)重修。古戲臺結構別具一格,共為三層,上層為魁星閣,中層為戲臺,底層為鋪面,飛檐翩然,高聳魁梧,是寺登街古集市文化中心。這古戲臺說明沙溪古道上馬幫和商人流動量龐大,以至于有時間也有足夠多的人到戲臺觀看演出。古道的戲劇演出非?;钴S,每年正月初五至十五、二月八太子會、三月初三至初五城隍會、六月二十五白族火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民間節日都要在古戲臺上演出,民族文化氣息相當濃厚。由于經濟實力雄厚,在春節這種盛大喜慶的節日,沙溪常請昆明、大理、洱源、鶴慶等地的著名戲班子來唱戲。民國年間昆明著名旦角小燕子、洱源武生蔡忠榮等都曾到沙溪演出,成為古道上來往商人和當地民眾最受歡迎的人物。 
  寺登街鱗次櫛比的白族集市傳統民居、興教寺和古戲臺等佐證著沙溪古鎮的輝煌。明清時期,沙溪寺登街古集市是茶馬古道上絕無僅有的古夜市。徐霞客、師范、楊慎對此都有過專門記述。乾隆年間,兩度任劍川州牧的張泓所寫的《滇南新語》曾詳細生動地描述過寺登街古夜市?!兜崮闲抡Z》中的《夜市》篇這樣寫道:“嶺南有鬼市,在殘漏之前;劍川有夜市,在禁鼓初動之后。”又記述:“劍處滇之極西,為進藏門戶。土著皆彝(夷)……州之沙溪、甸尾皆有市。悄悄長晝,煙冷街衢;日落黃昏,百貨乃集。村人蟻赴,手燃松節,日明子。高低遠近,如螢如磷。負女攜男,趨市買賣,多席地群飲,和歌跳舞,酗斗其常。”古人在寺登街趕夜市都是手持松明以此來照明?,F興教寺門庭前大石獅背脊上的孔洞,就是夜市時用來插高大的酥油燈。寺登街古夜市的形成是因茶馬古道的特殊需要決定的。大批馬幫到達沙溪古鎮時一般是日落天黑時分,于是買賣就在這時紅火展開。另一個客觀原因是沙溪以農業生產為主,白天農活多,傍晚收工時剛好趕上夜市貿易。寺登街古夜市正是適應馬幫商客和本地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種民族傳統商貿形式?,F在沙溪寺登街的晚街就是古夜市遺落下來的痕跡。 
  沙溪茶馬古道上的驛道、古石橋、驛館、寺院和古戲臺等無一不向世人展現著古道舊日的昌盛繁華以及千年來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并在歷史這一巨大酒甕中醞釀著更醉人的清芬。 

 

A级毛片误无码免费真人久久